- 综合
大凉山彝族“雄鹰”与“索玛花”助力火箭腾飞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 作者:热点 来源:时尚 查看: 评论:0
内容摘要: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。凉山彝族同胞正迎来一年一度的“火把节”,7月20日,随着“第一把火”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下的日都迪萨点燃,2023年凉山彝族“火把节”正式开幕。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,几十年来
连雨不知春去,雄鹰一晴方觉夏深。大凉凉山彝族同胞正迎来一年一度的山彝“火把节”,7月20日,族索助力随着“第一把火”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下的玛花日都迪萨点燃,2023年凉山彝族“火把节”正式开幕 。火箭彝族是腾飞崇尚火的民族
,几十年来 ,雄鹰腾飞的大凉长征火箭也成了彝族同胞心中神圣的存在
,近年来,山彝从小接受着航天文化熏陶彝族青年,族索助力越来越多的玛花加入了西昌航天人的队伍
,他们将火热的火箭激情投入到神圣的事业之中,他们身上散发的腾飞热情跟随长征火箭 ,闪耀美丽的雄鹰北斗母港、神奇的五彩凉山。星火誓燎原的彝族雄鹰——阿说木呷阿说木呷 ,彝族,是土生土长的凉山人。他的家距离发射场仅30公里
,每次发射都能看到火箭在空中划过,留下一条白色的尾迹,从小就见证火箭一次次飞天,于是一颗火种便在他的心中悄悄埋下 。2021年大学毕业后
,阿说木呷毅然选择回到家乡,来到了西昌发射场 。初到之时,一切都是陌生又新奇,工作不会做,就在前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,下来又加班加点啃原理 、学规程、练操作
,经过半年时间跟学、勤练
,他终于担任某系统岗位操作手。第一次独立上岗,第一次担任主岗位操作手,当看到发射火箭喷出耀眼的光芒,感受到那强烈的震动
,所有的情感都化为了震撼 。曾经心中的火种 ,正以燎原之势席卷他的内心 ,梦想照进现实的参与感、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
。青春的火焰化为动力 ,激励着他继续冲锋在前,奉献航天,在家乡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
。薪火传初心的彝族雄鹰——威此只火同样也是彝族的威此只火,2020年底来到西昌发射场
。当被问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心得时,他说:“我师父常常讲述‘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,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’的西昌航天故事
,我认识到指挥调度和无数岗位的工作密切关联,一点微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任务。我想,做好本职工作不出差错,也是一种贡献
。”谈到自己的生活,威此只火说到
,毕业上班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
,父母已经逐渐老得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。但是每每回家
,他们都会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对国家 、对社会有用的人
,要像雄鹰一样飞得更高,传承好彝人的精神
。经过近三年航天事业的历练
,他感到 ,薪火相传更要坚守初心
,在往后的日子里 ,更要努力前进,向优秀的航天人看齐,在岗位上尽职尽责,为每一次任务保驾护航
,为航天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。举火踏征途的“索玛花”——张建琼“95后”的张建琼,是典型的彝族“索玛花”,始终带着一股一丝不苟的“刚劲” 。2021年来到西昌发射场
,先后从事资料管理、体系建设岗位 ,目前已是发射场新时代体系建设的骨干成员
。发射场体系建设是复杂的
,对她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,要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 。张建琼凭着自己的“刚劲”
,如同举着火把的探路人
,在“黑暗”中摸索前进。她始终保持严谨 ,不断学习、不断积累,学习、查阅的资料难以计数 ,两年时间
,她从一名新人迅速成长为一名老手,成为发射场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。在她的努力下,前路的黑暗正一点点褪去 ,留在身后的必定是光明的大道。来源 | 我们的太空作者 | 陆凌宇
、张捷